
Ann Chiu
Managing Editor, Chinese
《Time Out 香港》中文執行主編,負責管理中文網站內容及製作影片,專責撰寫飲食及旅遊等文章,最愛發掘本地咖啡小店。
Get us in your inbox
🙌 Awesome, you're subscribed!
Thanks for subscribing! Look out for your first newsletter in your inbox soon!
《Time Out 香港》中文執行主編,負責管理中文網站內容及製作影片,專責撰寫飲食及旅遊等文章,最愛發掘本地咖啡小店。
每次到機場要趕頭趕命餓着上機?或者老早就到達登機閘口,肚子卻餓得發荒?其實香港機場不論接機大堂或禁區都不少餐廳美食,就算現時二號客運大樓目前仍在翻新,機場內也不乏米芝蓮星級食肆、海外過江龍、中西日泰越等美食,上機前不妨先去朝聖。記得預早 check-in,食飽飽先上機,唔使再捱飛機餐!
雖然今年中秋節正日是9月29日,但不少商戶已搶先推出月餅早鳥優惠。香港月餅口味層出不窮,包裝也越來越精美。多間米芝蓮星級食府如半島酒店嘉麟樓、四季酒店龍景軒等也推陳出新,還有大師姐、望月等實力派以不同口味月餅與你共度中秋佳節。無論你是傳統蓮蓉蛋黃月餅支持者,還是偏愛奶皇月餅、榴槤月餅或朱古力月餅,以下推介的中秋月餅,總有一款適合你和摯愛家人一起分享。 按這裏即看心水月餅: 創新口味 精緻禮盒 傳統經典 健康之選
夏日熱得都要燒着了!雪糕就是有一種魔法,無論你是任何年紀,那股香軟幼滑的甜蜜滋味都教人難以抗拒。多個知名雪糕品牌推出各種優惠或全新口味,新穎口味隨時令你估都估唔到。今次我們為你搜羅多款香港夏日雪糕新品,等你一揀就㨂中自己口味,唔浪費多餘 quota。
香港飲食界不時都有外國勢力入侵,有些水準不俗、有些名過於實。今年初夏已有不少話題店登陸香港,如美國滑蛋三文治店、泰奶茶 cafe ,當然不少得大家最愛的日本拉麵小店等,甫一開店即現長長人龍,大家都想第一時間試過江龍的實力。以下五家話題過江龍食店,你又試咗未?
踏入暑假香港新餐廳繼續開過不停,當中包含多間港人喜愛的日本餐廳、新派中菜、北歐料理、最新型格酒吧、全新親子主題餐飲樂園,以及泰國名廚首度來港開店等。我們為大家精選以下值得一試的香港新餐廳,趁早訂位啦!
提起西班牙菜,大家馬上會想起 paella 西班牙海鮮飯,材料配搭百變:海鮮、肉類、落墨魚汁變黑又得、用番紅花染紅又得,最緊要大大盤上枱,香氣撲鼻,跟三五知己或家人分享,幸福滋味。城中幾乎所有西班牙餐廳都會提供 paella,而且家家有獨門秘方,風味各有不同。我們嚴選了以下九家香港西班牙餐廳,包括老字號 Ole、名廚主理的 La Paloma、 Pica Pica、22 Ships 等,他們的 paella 保證不會令你失望。
放假想食餐好的,食 buffet 當然會是個好選擇。各大酒店及餐廳新推出的自助餐都各有特色,部分更是期間限定主題自助餐,想試就要趁早預約!一於看看以下有何心水之選,搶先預約,食飽後再到高質酒店 Staycation,翌日再繼續歎盡充滿異國風情的 Brunch,和閨蜜來個打卡點滿滿又好味的下午茶,過一個飲飽食醉的寫意假期吧!
大角咀這個重新發展的小社區,不單有商場地標奧海城,也有近年落成的單幢式豪宅,更有不少大角咀餐廳推介。在新樓湧現的同時,大角咀仍保留了建於50年代的特色唐樓,以及舊區獨有的愜意氛圍,吸引不少區外人趁假日來大角咀一日遊,細味香港唐樓文化之餘,順道發掘大角咀餐廳美食。立即看看以下八家大角咀餐廳美食推介。
踏入夏季,不少餐廳都紛紛推出新菜單掃走悶熱。看看以下餐廳的期間限定新菜單,又能否令你心動?我們為你精選以下幾間值得一試的餐廳新菜單,由精緻粵菜、時令日本料理、法式 fusion 等一應俱全,適合喜愛多元口味的你。想試更多話題新餐廳?即看本月必試新餐廳推介。
瞓到自然醒再慢慢歎個 Brunch,是食貨們盡興的最佳方法。各大酒店及餐廳不時推出高質節日限定早午餐套餐,我們為你整合包含日本、意大利、法國、西班牙及中西等各地美食精選套餐,連自助餐、半自助及海鮮烤肉放題都有,部分更有無限暢飲及靚景奉送,快挑選你的心水餐廳,以佳餚美酒開展你的假期。
香港人難得放假,當然想遠離煩囂,到郊外遊山玩水。對於喜愛自駕遊車河的朋友來說,大嶼山自駕遊絕對在 bucket list 中佔一席位。大嶼山景點美食多籮籮,自駕遊的話行程更加有彈性,立即看看我們推介的大嶼山景點美食,以及大嶼山自駕遊申請方法。
買樓想要海景,去餐廳食飯都一樣!尖沙咀至西九的海濱一帶設有不少高質餐廳,坐擁更廣闊的觀賞維港角度,270度絕美景色一覽無遺,不論是日落天際線,又或是醉人的世界級夜景,都令完美的餐飲體驗錦上添花。以下11間九龍區餐廳,無敵維景近在咫尺﹐一餐飯的價錢便可短暫擁有!想知最近開了什麼新餐廳,請看必試新餐廳推介。
來自東京的 Wagyumafia 餐廳以售賣號稱全球最昂貴和牛三文治而聞名,這款三文治巧妙地融合了高級料理與街頭美食,以炭爐烤焗日本牛奶麵包㚒着厚切吉列牛扒,再配上特製醬汁,令人回味無窮,連碧咸父子都係 fans。今次香港店落戶灣仔,除了帶來招牌的和牛三文治之外,餐廳主打廚師發辦,菜式除了會以來自不同部位的牛肉入饌外,更會運用不同烹調技巧,如傳統的日式火鍋及燒肉,還有一些創新料理,當然選用的全是 A5 頂級和牛如但馬牛或尾崎牛等。餐廳精選菜單只接待會員,想試呢款東京名物,就要先申請入會(入會費$2,000/人)。
人氣麵包店 Bakehouse by Grégoire Michaud 已進駐尖沙咀漢口道開分店嘞!新店設有外賣櫃枱讓你在繁忙的日程中快速享用美味午餐和咖啡。除了提供人氣甜點包餅如酸種蛋撻、牛角包、酸種麵包之外,更會推出各式新品及一系列新店限定的新鮮烘焙美食,包括蘋果玉桂菠蘿包、鹹蛋脆皮雲呢拿夾心菠蘿包、日式咖喱包、三款口味 Focaccia。此外,全線店舖同時推出多款新品:抹茶白朱古力曲奇、喱雞批及玄米酸種麵包。
新派法式餐廳 Belon 以法式烹調技術為基礎,並以上乘食材入饌,為食客呈獻精緻優雅的傳統法式佳餚,同時向食客介紹亞洲區內多元化且優質的時令食材。 餐廳於2021年3月25日正式進駐中環伊利近街新址,並以高貴優雅的全新面貌亮相。室內設計由享譽國際的設計工作室 Joyce Wang Studio 操刀,如雕塑般的蛇形美學設計、蜿蜒曲折的長形軟梳化椅、深邃的色調加上層次豐富的質感,猶如將食客從香港囂攘的街道帶到法國巴黎一樣。 餐廳推出的新菜單,包含最能代表主廚 Kirkley 的菜式,如他的招牌菜比目魚配法式牛油汁(Turbot with Beurre Cancalaise),此菜式源於對古老傳統的尊重,以及來自 Hôtel de Ville 的一眾星級大廚的啟發,包括:Frédy Girardet,Philippe Rochat 和 Benoît Violier。菜式細心展示的精緻鱗片讓人聯想到 Joël Robuchon 的菜式,而醬汁則是從 Philippe Rochat 著名的法式牛油汁配菜中演變而來。饕客沙律(Salade Gourmande)是他向古老的法式烹飪技巧致敬,靈感源自偉大的名廚 Michel Guérard 的創作。 其他菜餚靈感源自 Belon 的歷史,司華力腸法式奶油麵包(Cervelas en Brioche)便是其中一道新增的菜式。它是按照法國用糕點包裹肉類的傳統而製成,而這種傳統烹調方法非常講求廚師的技巧,菜式的描述看似十分簡單,但要達至完美卻相當複雜。另外,主廚 Kirkley 又重新打造餐廳最具代表性的菜式酥皮乳鴿(Pigeon Pithivier),Kirkley 故意減少花巧的擺盤,用心地炮製每道菜式。
店如其名,隱身街坊小店之間,裝潢簡約低調,並沒有大鳴大放的打卡位;餐牌簡單,賣的是不同風味及口感的精品咖啡,沒有投大眾所好,搭單賣 all day breakfast 等食物,這是店主對其專業的執着,亦是對其手藝的自信。店主是擁有十多年經驗的專業咖啡導師,當過咖啡比賽評審,亦曾從事咖啡豆買賣,知識經驗無容置疑。更難得的是,店主不單純為賺錢而開店,更希望透過咖啡培訓,協助弱勢社群,如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及邊緣青年,改寫生命軌跡。 更多 Cafe 推介:西貢必試咖啡小店、九龍區必試咖啡小店、上環必試咖啡店、香港隱世咖啡店
隱藏在中環華賢坊東的精品咖啡店 Suit Coffee & Sake,位置不好找,來者都是有心人。小店只有八至十個座位,雲石 Bar 枱飾以深藍條紋,店舖一角放有搶眼的法國靚聲 Devialet Phantom 揚聲器,咖啡師都穿恤衫打領呔,充滿紳士氣派。咖啡款式精簡,黑、白、手沖、冷萃咖啡,當中不少得精選單一產地咖啡豆及有近年流行的厭氧發酵處理咖啡豆,前者風味獨特,後者更帶有醇厚酒香。初來探店,推介 Espresso Combo($90),包一杯黑咖啡和奶啡。小店除了賣咖啡,也有出售特色清酒,由老闆兼唎酒師 Ray 精心挑選。 更多 Cafe 推介:西貢必試咖啡小店、九龍區必試咖啡小店、上環必試咖啡店、香港隱世咖啡店、十間新界特色咖啡店
鏞記,屹立中環78年,今天終在尖沙咀 K11 Musea 開了第一間年輕品牌叫「鏞鏞・藝嚐館」承傳她的味藝情禮。鏞鏞,將兩個鏞記的鏞字重叠,是一種宣告與印證,象徵正宗粵菜真味的薪火傳承,與未來的延續。 5,000平方呎的餐廳,有大家庭吃飯的圓枱,也有適合情侶或兩三知己的方桌、型格吧枱。意外地,還有一個大得誇張的露天平台,有人造草地,180度維港景色, 一覽無遺。 燒鵝,是鏞記的招牌菜,來到新店又豈能不試燒鵝菜式?打開 A3 size 餐牌設計見心思,除了供應的菜式,更有關於燒鵝的冷知識,告訴你燒鵝哪部分最美味。「嘆」燒原隻鵝髀($290),原隻燒鵝髀架在鐵網上枱,飄來陣陣木炭香。燒鵝製法都是跟中環店秘方一樣,味道沒有失準,大口咬下,原汁原味。 除了燒鵝,我們也試了新店限定的風味菜式。鏞融・味蕾之旅($150),分別以淮山紅棗杞子糕、咸魚白菜角、花雕鮑魚、番茄、紅菜頭海哲等小吃代表甜、酸、苦、鹹和鮮五味,菜式賣相精緻漂亮,可惜味道卻強差人意,甜不夠,酸不夠酸。至於苦,是用花雕浸泡鮑魚,將鮑魚的鮮美完全掩蓋,浪費大好食材。慶幸傳統菜式沒有令我們失望:生煎大蝦皇($130/隻)、桂花蟹肉炒粉絲($280)、鮮鳳梨咕嚕肉($240) ,用料新鮮,調味得宜,炒功紮實夠火候,總算不負鏞記粵菜之名。 總括而言鏞鏞・藝嚐館的環境確實比中環店更勝一籌,服務到位。我們亦很欣賞他們努力創出新菜色,務求給客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有時過分花巧只會弄巧反拙。
要數新加坡最紅海南雞飯,除了天天,還有Chatterbox。始於新加坡文華大酒店,被譽為「海南雞飯始祖」的國際知名餐廳 Chatterbox ﹐最近以全新品牌 Chatterbox Café 登陸尖沙咀 K11 Musea。餐廳甫開幕就引來人龍,我們在平日晚上六時到達,全店爆滿,門外排隊人數超過有30人,等了大半小時才有座位。主用餐區牆身設有一幅以植物及動物為主題的大型壁畫,人手製作的地磚設計帶出經典的峇峇娘惹風格。餐廳面積超過2,000平方呎,枱與枱之間距離非常「親密」,勝在環境輕鬆熱鬧。 Chatterbox 主打傳奇的文華海南雞飯($118),師傅依足星洲總店做法,把雞浸得滑滑的,去骨雞肉鮮嫩,雞皮爽彈亦不含過多脂肪,配以用雞湯和雞油煮成雞油飯,油光十足,粒粒分明;自家醬料是靈魂,辣椒醬、薑蓉和特製雞飯老抽醬油,是原汁原味星洲風味。除了必試文華海南雞飯之外,不可錯過其他招牌菜:招牌珍寶帶子喇沙($158)喇沙湯底非常濃厚,微辣帶椰香富,惟珍寶帶子欠了鮮味。 小食有驚喜,特色鹹蛋雞翼($78)新鮮炸雞翼加入鹹蛋黃醬、咖喱葉和小辣椒快炒,鹹香甘香一湧而出,惹味十足。傳統甜蝦醬蔬果花生沙律 ($98)是地道娘惹沙律,材料有沙葛、花生、青瓜、番石榴、菠蘿、蘋果、芽菜等,拌以秘製蝦醬,甜鮮鹹兼備,味道正宗。可惜黑醬油炒鮮蝦蘿蔔糕($78)則不似預期,蘿蔔糕質地偏軟,炒得太爛,入口即糊,味道一般。甜品也有心思,招牌椰子雪糕 ($88)以新鮮椰子盛載着濃郁香甜的椰子果肉雪糕,加入鮮甜菠蘿的紅毛丹、核桃及可可粉,充滿熱帶果味風情。 整體來說,這裏的菜式水準有高有低,幸而海南雞飯沒有令我們失望。值得一讚,晚市繁忙時間全店爆滿,侍應們雖忙得不可交加,但仍然一叫即應,態度好、效率高,今時今日好多高級餐廳都未必做到。
英國倫敦人氣餐廳 Duck & Waffle,以一道又鹹又甜的經典名菜鴨肉窩夫成名,自2012年開店至今售出超過100萬碟;2016年也曾在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搞 pop-up 試水溫,當時反應不俗。等足三年,Duck & Waffle 首間海外分店終於登陸香港,選址中環 IFC,秉持倫敦本店全日早餐概念,並請來英國總店的行政主廚 Daniel Barbosa 坐鎮。 甫進餐廳,主用餐區放有幾隻巨型綠鴨,夠晒搶眼;開放式廚房,加上酒吧的獨特島型設計,整個空間充滿活力,寬敞開揚。第一時間點了招牌菜 Duck & Waffle($230),窩夫上放有油封鴨髀和煎鴨蛋。正宗食法是先拆出鴨髀骨,戳破蛋黃,淋上芥末籽玉桂糖漿,一刀切下,鴨髀的皮脆聲清脆俐落,肉質嫩滑,全因製作繁複:先以鹽和糖醃製一日,洗淨、風乾,加入多種調味料醃一日。然後浸鴨油慢煮十小時,冷卻備用,待上桌時再油炸至香脆,配上蛋汁和糖漿潤澤,跟不算太甜的窩夫一同品嚐,層次豐富,出奇美味。 Spiced Ox Cheek Doughnut($135)是倫敦店的另一招牌菜式 ,靈感來自傳統中式包點,冬甩外脆內軟,包裹軟腍的牛面頰肉碎,帶點香辣,蘸上酸酸甜甜的杏脯醬來吃,中和了油膩感。香港店獨有的 Irish Crab($160),選用新鮮愛爾蘭藍蟹拆肉,佐以海苔脆片,並加入蠔鮮蛋黃醬和韓國蠔葉,賣相雖然非常吸引,惟蠔味略嫌喧賓奪主,蓋過了蟹肉的鮮甜。甜品 Miso Custard Tart($80)也是香港店限定,主廚 Daniel Barbosa 大膽地將傳統英倫甜品吉士撻加入日本味噌,吉士做得非常軟滑,鹹甜交融新奇有趣,喜歡嚐新口味的朋友不可錯過。我們也試了招牌雞尾酒 #Snapquack($128)以可愛的鴨子杯盛載,菠蘿冧酒混合荔枝利口酒、佛手柑、苦精及紅莓糖調製,清新香甜,跟大部分味濃的菜式都很匹配。 總括而言,無論是環境裝潢還是服務,都令人滿意。招牌菜 Duck & Waffle 固然是餐廳的亮點,其他菜式也甚具水準,主廚將傳統英倫美食糅合美式風味,保留經典之餘亦加入玩味元素,新鮮感十足,值得朝聖。
本地飲食集團 Maximal Concepts 繼 Limewood 後,於淺水灣 The Pulse 再下一城,開設全新餐廳 ── Sip Song,是泰文「12」的意思,她們的潛規則是,在這裏隨便挑一碟菜式都包含了12種或以上材料及調味,並以曼谷傳統街頭小食為概念,再演變成各種充滿個性的泰菜。餐廳設計靈感啟發自泰國南部海岸沙灘的酒吧餐廳,開放式廚房配合開揚環境:一邊是用餐區,裝潢參考泰國夜市,花碌碌的膠枱布,配木餐椅,坐得舒適;一邊是酒吧區,以高枱椅為主,充滿休閒氣息。踏出餐廳,就是800呎沙灘長廊、藍天海景,一覽無遺,好適合一家大細週末去完沙灘,踢住拖來這裏用膳。 打開兩頁的主餐牌,菜式不算多,清一色泰文菜名(附英文介紹)。如開胃前菜有 Tangmo Pla Hang ($45)新鮮多汁的西瓜方塊加入魚乾粉、炸乾葱及泰國檸檬葉幼絲,聽起來好像格格不入,但味道卻出奇融合,非常清新可口。Roti Kor Muu Yang Prik Pow($95)即泰式薄餅,面頭鋪有烤豬頸肉粒、自家製辣醬、新鮮香草和炸乾葱,捲起香脆的薄餅大大啖咬下,惹味豐富。多款串燒如墨魚串($95)、牛肉串($110)、豬頸肉($85)等,炭香味濃,調味出色,佐酒不俗。 主菜方面,必試招牌 Sip Song 金邊粉($210),炒得乾身香噴噴,粉夠煙韌、汁夠濃惹,虎蝦也爽彈鮮美。我們也試了其他大路菜式如泰式椰汁雞湯($95)和泰式青咖喱雞($110),前者味道正宗;後者咖喱微辣辛香有層次,跟泰式薄餅($15)是絕配!甜品方面除了地道的芒果糯米飯($75)和香蕉薄餅($75)之外,也有椰子粟米雪糕($65),誠意位是自家製椰子雪糕伴上烤得焦香的粟米及糯米飯泡泡,又香又甜又 creamy,味道有驚喜! Sip Song 由泰籍總廚 Nuch Srichantranon 掌廚 ,他曾於澳洲的泰菜餐廳擔任大廚多年,擅長將泰式地道口味融入西方變奏創意,菜式質素有水準,加上環境格局輕鬆,有置身升級版泰國夜市的感覺。值得一讚餐廳服務,即使我們不諳餐牌上的泰文菜式,侍應們十分樂意耐心介紹,整體服務也很好,絕對是一個令人食過番尋味的好地方。
隨着蘇豪 H Code 落成,不少餐廳食肆已紛紛進駐,Yakitori Birdie 是其中一間,打正旗號主打日式燒雞串燒,由來自福岡的日本大廚主理。餐廳地方不大,裝潢型格,約30多個座位,偌大的弧形開放式吧枱位最搶手,讓客人近距離欣賞大廚在備長炭炭爐前燒串燒技藝。餐牌菜式,貴精不貴多,雞是主角,有12個部位,從雞翼、雞皮、雞軟骨到雞頸、雞肝、雞心元(即雞的大動脈)都有,全部選用新鮮黃油雞製成;此外也有數款和牛、豚肉及蔬菜串燒。 我們先試免治雞肉($45)、雞腎($38)和雞頸($40)。自家製免治雞肉,燒得香口 juicy,有別於坊間一般做法,沒有混入雞軟骨,而是加入爽口的山芋粒,中和油膩。必試雞腎,香脆鮮美;雞頸肉嫩滑有嚼勁,蘸少許柚子胡椒醬或日式芥末醬,更加美味。其他肉類串燒也很出色,推介和牛崩沙腩($65)肉腍入味,配自家調製的醬汁,惹味到極;和牛壽喜燒串($80),壽喜燒汁不會死甜,和牛包裹着韭菜,口感豐富;豚腩紫蘇($42),脂香紫蘇香融為一體,不油不膩。我們也試了金針菜串燒($35),綠色的新鮮金針花苞,味道清甜,正好 refresh 味蕾。 整體來說,這裏的串燒火候精準,調味得宜,即點即燒,新鮮熱辣。串燒以外,前菜、湯麵也很好吃;加上價錢合理,氣氛熱鬧,侍應服務夠主動,抵讚。餐廳只做晚市,經常爆滿,記得要訂位。
The quiet stretch of Oi Kwan Road has lit up recently with the arrival of a neon sign showing two monkeys. Depicted in chef uniforms and wielding strands of noodle and slabs of beef, these novel creatures are the mascots of Mashi No Mashi, the first wagyu tsukemen restaurant in town. This new spot boasts serious street cred, being co-opened by the same team behind neighbouring Wagyumafia (aka the creators of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beef sandwich) as well as La Rambla and Elephant Grounds. Much like its slightly older sister restaurant next door, Mashi No Mashi is cool and minimalistic, with counter seating that only runs 12 chairs deep. The service is equally simple, with an automated ticket machine near the entrance from which guests place their orders. There are only three noodles to choose from – the regular tsukemen ($80), wagyu tsukemen ($130) and the tokusei wagyu tsukemen ($160). We go for the most expensive option, which comes with around 150g of noodles topped with a slice of Kobe beef, bamboo shoots, cabbage, nori and half a soft-boiled egg. The main attraction, of course, is the meat, which is the same Ozaki beef used at Wagyumafia. The brisket is used here, chosen especially for its balanced fat-to-meat ratio. It’s served as a large, thin sheet and, torched to our requested medium, melts like warm butter on the tongue. Tokusei wagyu tsukemen If wagyu is the star though, then the dipping sauce is the soul. At Mashi No Mashi, the complex and layered base is made
灣仔愛群道一隅,最近亮起了一幅搞鬼霓虹光管:兩隻馬騮廚師上身,一隻夾箸麵;一隻拮住肉,為那沉寂的街角添上活潑色彩。這個打卡招牌其實是由和牛黑手黨 Wagyumafia 班底全新打造的 Mashi no mashi ── 首創全城唯一和牛沾麵店,延續食界話題。開放式廚房 bar 枱,只有12個位,裝潢簡約工業風,沒多餘擺設,格局有點似 Wagyumafia。門口設自動售票機,圖文並茂,也有店員在旁介紹,先柯打買票再上座。牛湯沾麵,有三款選擇,你可只選淨麵、和牛沾麵或特製和牛沾麵。我們點了最多配料了特製和牛沾麵($160)及和牛餃子($120/6pcs;$240/12pcs)。 廚房內只有一位日藉混血兒主廚坐鎮,我們近距離看到沾麵的製作過程,是一頓視覺的開胃菜。特製和牛沾麵,麵的份量不多約150克,配料有竹筍、椰菜、紫菜和半隻溏心蛋,主角當然是和牛,廚師更會事先詢問我們喜歡的生熟度,然後即時用火槍炙燒。和牛沿用 Wagyumafia 的招牌貨色尾崎牛(Ozaki Beef);選牛腩部位,牛和脂肪比例均勻,一塊過 size 大過手掌,薄得透光,五成熟呈粉紅嬌嫩,入口軟滑,鮮甜肉味夾雜少許脂香。沾汁是靈魂,以牛骨和牛肉熬成,又不似傳統沾汁般濃稠如湯糊,味道醇厚有層次。廚師解釋是因為和牛煮出的湯汁油脂較重,如果沾汁太稠身會很易膩。我們都很喜歡那粗身微曲的麵條,特別容易掛汁,咬落煙韌彈牙。食完麵,廚師更主動為我們的沾汁加入清湯享用,味道變得更清甜。 和牛餃子也很出色。店內有部餃子機,餃子全部自家製,餡料只有和牛肉、韭菜和椰菜,皮薄軟糯,皮底甘脆,蘸汁是加入了原粒黑椒碎的白醋,簡單滋味。 老實說,$160一碗沾麵(大隻佬有機會食唔飽),可能是全港最貴,但比起隔籬 Wagyumafia 要先付入一千大元入會先有得食,Mashi no mashi 算是親民,而且同樣可以品嚐到高質的尾崎牛,加上店員和廚師的親切服務,值回票價。
飲食界盛事2023年「世界 50 最佳餐廳」( The 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 2023)已於西班牙瓦倫西亞圓滿舉行。50大上榜餐廳來自五大洲24個地區,當中12家餐廳是首次上榜。第一名是來自秘魯利馬的 Central,第二名則是來自西班牙巴賽隆納 Disfrutar,而第三名則是西班牙馬德里的 Diverxo。 香港粵菜大班樓依然是為本地唯一間上榜餐廳,不過排名由去年第24位下跌至今年第50位,是繼2019年打入「世界50最佳餐廳」第41名後,連續四屆打入50大之列。想知香港其他有水準的中菜餐廳,請看香港最佳中菜餐廳 。 Photograph: Courtesy The Chairman 此外,大會較早前公布了51-100位榜單,香港亦有兩間餐廳新上榜,分別是第90位的永及第92位的Neighborhood。 完整名單如下: 1. Central (秘魯利馬) – 最佳南美餐廳2. Disfrutar (西班牙巴塞隆那) – 最佳歐洲餐廳3. Diverxo (西班牙馬德里)4. Asador Etxebarri (西班牙巴列德阿瓊多)5. Alchemist (丹麥哥本哈根)6. Maido (秘魯利馬)7. Lido 84 (意大利加多内里维埃拉)8. Atomix (紐約市)– 最佳北美餐廳、最高攀升9. Quintonil (墨西哥墨西哥城)10. 新上榜:Table by Bruno Verjus (法國巴黎)– 新上榜最高排名11. 新上榜:Trèsind Studio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 ) – 最佳中東及非洲餐廳12. A Casa do Porco (巴西聖保羅)13. Pujol (墨西哥墨西哥城)14. Odette (新加坡)– 最佳亞洲餐廳及廚師Julien Royer15. 新上榜:Le Du (泰國曼谷)16. Reale (意大利Castel di Sangro)17. 新上榜:Gaggan Anand(泰國曼谷)18. Steirereck (奧地利維也納)19. Don Julio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20. Quique Dacosta (西班牙德尼亞)21. Den (日本東京)22. Elkano (西班牙Getaria)23. 新上榜: Kol (英國倫敦)24. Septime (法國巴黎)25. Belcanto (葡萄牙里斯本)26. Schloss Schauenstein (瑞士Fürstenau)27. Florilège (日本東京)28. 新上榜: Kjolle (秘魯利馬)29. Boragó (智利聖地牙哥)30. Frantzén (瑞典斯德哥爾摩)31. Mugaritz (西班牙San Sebastian)32. Hiša Franko (斯洛文尼亞巴里德)33. 新上榜:El Chato (哥倫比亞波哥大)34. Uliassi (意大利Senigallia)35. Ikoyi (英國倫敦)36. 新上榜: Plénitude (法國巴黎)37. 新上榜: Sézanne (日本東京)38. The Clove Club (英國倫敦)39. The Jane (比利時安特衛普)40. Restaurant Tim Raue (德國柏林)41. Le Calandre (意大利魯巴諾)42. Piazza Duomo (意大利阿爾巴)43. Leo (哥倫比亞波哥大)44. Le Bernardin(紐約市)45. Nobelhart
泰國超人氣泰奶專門店 ChaTraMue 自2019年登陸香港,至今在港九新界已經開了七間專門店,最近 ChaTraMue 更進軍 Cafe 行列,選址沙田新城市廣場開設首間香港 ChaTraMue Cafe ,將泰茶飲品結合特色泰菜帶給大家。Cafe 除了提供 ChaTraMue 招牌茶飲之外,更有前菜沙律、沙爹、主食如特式牛肉或雞肉湯粉,泰式咖喱及海南雞飯等等,全部正宗泰菜口味。甜品控必試泰茶或綠茶千層蛋糕,茶味極為香,各位泰茶粉不要錯過! ChaTraMue Cafe開幕日期:2023年6月17日地址:沙田新城市廣場第三期 A327號 想知道香港最新最精彩活動?立即追蹤我們的 YouTube、Facebook 及 Instagram,或按這裏登記,便可以電郵獲取我們最新的定期通訊
滑雪是到冰天雪地旅遊的必備節目,出發前想事先練習一下才到真雪場大顯身手?本港有室內滑雪場11月開張,全場超過一萬呎,同場更設有大型滑浪機,連 wakesurfer 都可以於寒冬中暖住練習。立即去片 Snow & Surf 是結合滑雪及滑浪的場地,滑雪前可先選以雙板滑雪(Ski)或單板滑雪(Snowboard)進場,仿滑雪設施有兩部電動滑雪練習機,機械以跑步機方式滾動,讓你練習左右擺動及滑行穩定性。 另一邊是一個寛闊的大斜台,模仿一般滑雪場的斜度,並設有可移動的跳台,讓高手們齊齊露兩手。 滑浪機則設水溫及水壓調較功能,有暖水供應,浪的大小隨你調較,就算你從未玩過滑浪也不會難倒你。場館有專業教練駐場,15歲以上則可報讀他們的恆常班,或選擇由教練一對二或一對一教授技巧,私人班兒童同樣適用,高手們可以直接租場玩個夠 Snow & Surf地址:葵涌葵秀路8至10號瑞森工業大廈2樓時間:12nn-10pm(星期一至五),10am-10pm(星期六及日) 想知道香港最新最精彩活動?立即追蹤我們的 YouTube、Facebook 及 Instagram,或按這裏登記,便可以電郵獲取我們最新的定期通訊
究竟人氣雪糕品牌與殿堂級甜點大家合作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Häagen-Dazs 最近與法國殿堂級甜點大師 Pierre Hermé 聯乘推出「馬卡龍雪糕系列」,繼早前在英國和法國率先推出後,正式登陸香港!三款馬卡龍雪糕杯口味有雙重朱古力、柚子檸檬及士多啤梨紅桑子,而士多啤梨紅桑子口味更推出脆皮雪糕批任你選! 雪糕杯融合 Pierre Hermé 馬卡龍標誌性的淡淡杏仁香味,加入馬卡龍脆餅鬆脆且煙韌口感,三款口味有迷你杯($79.9/個)及家庭裝($32/個)可供選擇。 Häagen-Dazs 更將士多啤梨紅桑子馬卡龍滋味延伸至各大專門店,推出該口味的雪糕蛋糕「The Pink Lady 粉紅佳人」($429起/個),同時推出多款雪糕凍飲。於海之戀、圓方及皇室堡分店堂食,更有限定甜點之選。 今個仲夏,好好品嚐由 Häagen-Dazs 與法國甜點大師精心炮製的法式甜蜜滋味!
漢堡包迷注意!5月28日是國際漢堡日,Shake Shack 特別於中午12時至晚上8時推出一日限定水牛城辣雞堡買一送一優惠。大家只需登入連結輸入個人電郵登記,即可領取買一送一電子優惠券一張(數量有限,派完即止)。憑電子優惠券,於全港任何一間 Shake Shack 購買期間限定水牛城辣雞堡,即刻送多一個俾你!水牛城辣雞堡($63)以酥脆雞胸或雞腿肉結合甜辣濃厚的水牛城風味醬汁,淋上秘製牧場醬,配搭醃青瓜、生菜和口感鬆軟的特製薯仔麵包,讓人一試難忘。水牛城辣雞堡買一送一優惠只適用於國際漢堡日當天,大家不要錯過! 想知道香港最新最精彩活動?立即追蹤我們的 YouTube、Facebook 及 Instagram,或按這裏登記,便可以電郵獲取我們最新的定期通訊
來到充滿品味的法國五月,法國甜品品牌 Paul Lafayet 也有搞作,推出全新法式焦糖燉蛋撻($218/八件),連同線上線下遊戲體驗,與大家分享甜蜜的法式滋味。全新甜品的靈感來自品牌經典新鮮法式焦糖燉蛋,讓甜品控可隨時隨地享受而設計,打破「趁新鮮、趁熱食」的框框,將傳統的法式焦糖燉蛋發揚光大。 為慶祝新品上市,Paul Lafayet 於5月17日到6月9日在 IG 社交媒體舉行「Tart-to-Go」有獎遊戲,有機會贏得法式焦糖燉蛋撻乙盒。此外,品牌其中五家分店亦舉辦「Tasty Tart Roll-Away」 活動,由5月18日到21日憑任何消費可獲參加幸運輪遊戲,有機會贏得法式焦糖燉蛋撻乙盒、一個獨立包裝法式焦糖燉蛋撻或一套 Paul Lafayet 行李貼紙,各位焦糖燉蛋迷不要錯過! 想知道香港最新最精彩活動?立即追蹤我們的 YouTube、Facebook 及 Instagram,或按這裏登記,便可以電郵獲取我們最新的定期通訊
第八屆 「亞洲50最佳酒吧」將於 2023年7月18日於香港舉行現場頒獎典禮,是次典禮將與香港旅遊發展局攜手合辦,是疫情後全面開放以來首個為亞洲酒吧愛好者而設的大型活動。今年精彩活動包括 Bartenders’ Feast,將於「亞洲50最佳酒吧」頒獎典禮前一晚舉行。而頒獎典禮當晚也有紅地毯進場及採訪、酒會、頒獎儀式及倒數活動。連續兩年榮登亞洲酒吧一哥寶座的香港 Coa,到底又能否再度蟬聯呢? 「亞洲50最佳酒吧」 的年度上榜名單來自 Asia’s 50 Best Bars Academy 的投票結果:此評審團由250位具影響力的匿名業內人士組成,包括調酒師、酒吧老闆、酒評家及雞尾酒愛好者。 評審團的每一位成員可以提名共七間酒吧,而評審期間無法旅行的成員毋須投票支持所在國家以外的酒吧。 「最佳酒吧體驗」則全由投票者決定,投票結果將由 Deloitte 獨立評審。 而本届活動亦有一系列為反映亞洲人才及酒吧多樣性而設的特別殊榮。 從嚴格篩選中脫穎而出的特別獎項得獎者將在現場倒數揭盅前的一個月公布。 特別獎項包括:「Michter’s Art of Hospitality Award」、「Altos Bartenders’ Bartender」及第51至100位上榜名單。 想知道香港最新最精彩活動?立即追蹤我們的 YouTube、Facebook 及 Instagram,或按這裏登記,便可以電郵獲取我們最新的定期通訊
2023「亞洲50最佳餐廳」名單揭盅,主辦單位於新加坡復辦實體頒獎典禮,大家可通過官方 Facebook專頁或 YouTube 重溫。2023「亞洲50最佳餐廳」香港只有五間上榜餐廳,成績稍遜於上屆;而去年第五位的大班樓,今年則跌出十大至第13位,但仍能保持香港一哥餐廳地位。其餘入選餐廳包括:Neighborhood(第29位);永(第37位)、Mono(第41位)及 Caprice(第49位)。至於「亞洲50最佳餐廳」榜首由曼谷 Le Du 奪得,而第二位及第三位分別是東京茶禅華及曼谷 Nusara。瀏覽2023「亞洲50最佳餐廳」完整名單 Photograph: Courtesy The Chairman 上星期大會已率先公布排名第51至100 位的餐廳名單,名單上有 17 間新上榜餐廳。香港佔八間上榜餐廳,其中三間新上榜的餐廳分別是甬府(第54位)、Ando(第61位)及 Estro(第62位),另外五間蟬聯上榜餐廳包括 TaVie 旅(第53位)、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第59位)、鮨晴(第97位)、新榮記(第99位)及 VEA(第100位)。 想知道香港最新最精彩活動?立即追蹤我們的 YouTube、Facebook 及 Instagram,或按這裏登記,便可以電郵獲取我們最新的定期通訊
The 2023 edition of 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 will be hosted on March 28, and in anticipation of the event, the organisation has announced rankings 51 to 100 today, with 17 restaurants making their way onto the rankings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Overall, Hong Kong makes up eight spots on the winners’ list, making our city one of the highest achievers in the region. New to the rankings from Hong Kong include Yong Fu Hong Kong (54th), Ando (61st), and Estro (62nd). The remaining five consist of Ta Vie (53rd), 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 (59th), Sushi Hare (97th), Xin Rong Ji (99th), and VEA Restaurant (100th). The judging panel for 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 is made up of over 300 industry experts and leading personalities within the Asian food and drink industry, including food critics, chefs, restaurant owners, and gastronomes. For the foodies in Hong Kong, stay tuned for 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 full list of winners on March 28. Recommended stories: 50 best restaurant in Hong Kong right now Hong Kong’s best street food essentials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Consumption Voucher Scheme Follow us on Youtube, Facebook, and Instagram, or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for the latest news and updates on what's going on in the city.
2023「亞洲50最佳餐廳」(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將於3月28日在新加坡舉辦實體頒獎典禮。今日大會率先公布排名第51至100 位的餐廳名單,名單上有 17 間新上榜餐廳。香港以八間上榜餐廳在名單中名列前茅,其中三間新上榜的餐廳分別是甬府(第54位)、Ando(第61位)及 Estro(第62位),另外五間蟬聯上榜餐廳包括 TaVie 旅(第53位)、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第59位)、鮨晴(第97位)、新榮記(第99位)及 VEA(第100位)。 「亞洲50最佳餐廳」評審委員會由超過300名在亞洲餐飲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士組成,成員包括食評家、廚師、餐廳東主和區域內受推崇的美食家,整個評審委員會的性別比例為 50/50。密切留意今年「亞洲50最佳餐廳」完整名單將於3月28日公布。 想知道香港最新最精彩活動?立即追蹤我們的 YouTube、Facebook 及 Instagram,或按這裏登記,便可以電郵獲取我們最新的定期通訊
屹立於大埔超過25年的煲仔飯店陳漢記粥麵專家,宣布因租約期滿,即將於3月15日結業。陳漢記主打30多款煲仔飯,每逢冬天都大排人龍,是大埔的煲仔飯名店。小店創辦人王永亮本為孤兒,50年代開始跟隨姑丈陳漢於荃灣擺檔售賣潮式牛腩及牛雜麵等。王永亮於90年代初大埔開舖,店名以姑丈陳漢命名,是當區老字號之一。想試小店馳名的煲仔飯、腸粉及花蟹粥,就要把握最後機會嘞! 相關文章:大埔好去處、2023年煲仔飯推介、香港20間打邊爐推介 陳漢記地址:大埔運頭街91B舖 想知道香港最新最精彩活動?立即追蹤我們的 YouTube、Facebook 及 Instagram,或按這裏登記,便可以電郵獲取我們最新的定期通訊
經過山頂凌霄閣時,你會好奇旁邊紅磚屋的內在光景嗎?擁有百年歷史,被列為香港二級法定歷史古蹟之一的「紅磚屋」太平山餐廳,最近經過一輪翻新之後終於重開,小屋內有如散發着香港昔日的氣味,裏面的一磚一瓦都蘊藏經典英倫氣息。 餐廳內設有用餐區及酒吧區,內部設計保留多個餐廳以往的設計,令你猶如走進香港昔日的時光。至於餐廳的「後花園」,是一個廣闊的戶外空間,最多可容納330個座位,餐廳特設的花園設計襯托香港山下的無敵夜景,是與親朋好友歡聚,與摯愛度過難忘時刻的好選擇。 餐廳主打國際佳餚,例如太平山牛肉漢堡、印度烤爐系列、東南亞海南雞配香米飯、蟹肉墨魚汁扁意粉及海鮮拼盤,由印度至歐洲菜式都有,總有合你口味的食物選擇。 太平山餐廳地址:山頂山頂道121號 相關文章:2023香港浪漫餐廳推介、香港七大日落推介、大南街文青咖啡店 Openground 月尾結業 想知道香港最新最精彩活動?立即追蹤我們的 YouTube、Facebook 及 Instagram,或按這裏登記,便可以電郵獲取我們最新的定期通訊